被看见的力量——24级《商务认知实训》小组实训有感

组织24级的同学,完成了他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小组合作的实训任务,有收获、有经验教训,记录分享于此。

 

最初并没有想到让大家在本次任务结束之后来分享总结,除了对课时占用的担忧,也是对于分享之后学生是否有收获的不确定。

 

首先来分享的同学提到这是他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实训任务,作为组长,感谢每位同学的配合,最终虽然呈现的作品不那么完美,但是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和提升。他个人的收获也非常大,因为之前有过组织的经验,这个任务对他来讲驾轻就熟。

 

也有的组因为四位组员的寝室非常近,而且之前就认识,所以有感情基础,沟通起来无障碍,组长给大家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一个时间段谁来搜集哪个企业?某些事件谁来负责,最后汇总到哪里,谁来负责修改,谁来最后汇报,分工清清楚楚。因为距离比较近,大家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当中可以随时交流调整,大大提高了效率。其实对于这样的小组合作,他们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在每一个组员了解最后作品呈现结果的前提下,可以每一个人来进行小组内的汇报预演。这样既锻炼到每一个同学对专业调查总结的能力,也提升了个人的表达沟通能力。对于不同的成员,不同的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让大家能够走上讲台来分享。组长包括其他的任何一个组员可以去吐槽,说自己的意见,想法和体会,可以是对某一个或者几个组员辛勤付出的肯定。在这里当众表扬,大声说出来,会让这个小组的凝聚力更强。同时也让参与度不那么高的同学来分享,他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中对自己的付出有清楚的认识,关键是在肯定其他成员的基础上,有了对于后期小组合作的期待。

 

小组分工目前虽然第一个任务结束,大家看似已经确定,但大家可以再次自由重组,只要自己和将要去的这个新组的成员同意,因为免不了我们彼此气场不合,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更利于我们的合作。这很像我们今后出生社会的工作环境,就是有些人有些团队或者组织不适合的。

 

当然,在同学们的总结当中,不可避免会有同学之间因为不熟悉或者彼此之间的关系亲疏影响沟通。此时还是可以自己决定去留,再次重组小组成员。

 

也有因为彼此不熟悉而在整个过程当中没有参与的同学。那我们更要说出彼此的想法。如果愿意在本小组继续参与任务,那接下来需要怎样去避免?同时需要得到其他小组成员的同意。

 

有的小组没有建群,而是私下一对一的交流,最后呈现的成果不错。但这也无法取代大家有群这样的形式的交流,我们需要共同去见证小组成果的诞生,因为每一个成员在这个过程当中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个环节没有参与,那可以去见证其他同学参与的环节。只有参与才会对最后作品的总体有自己的认识。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说出自己的小组成果,都可以汇报,都能指出问题,因为在现场。

 

还有小组的同学非常愿意继续在本组完成自己的合作实训任务,当然这是最好的结局。他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每个团队成员的付出和大家的齐心协力。

 

其实同学们不缺认认真真的坐在那儿听课的机会,也不缺三五好友之间的小范围交流,缺的是当众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众表达对同学的赞扬,鼓励,也包括建议。

 

00后本就生活在一个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表达,追求被他人欣赏,同时也欣赏他人的时代,那他们更需要被看见。

 

尽管本次实训任务前后耗费了三次课。对于我个人和认真分享的同学收获是非常大的。这期间我发现了善于上台演讲展示的同学,也发觉了善于组织,具有管理和领导力的同学。也让自认为社恐的同学有了表达的机会,能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来讲也是一次突破。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

 

同学们发自内心,畅所欲言,分享体会收获,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内心舒展,真情流露,从大家舒展的姿态和课后的情绪能感觉到彼此的愉悦。

 

这样的课堂,师生彼此欢喜,教学相长。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教研室主任 刘晓花
审核/发布:经济管理学院